土壤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和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污染一样,直接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大气、水质、噪声等环境要素相比,土壤污染的危害性甚至更为严重。空气和水可以流动,而土壤却不行,而且土壤可以接纳各种污染,是所有污染的最终归属,一旦遭到污染修复难度极大[1]。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本文以大观区土壤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一、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一)大观区土地利用现状

2016年安庆市大观区全区国土面积约.76公顷,其中农用地8412.8公顷,约占总面积的43.98%;建设用地面积4170.28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6384.8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33.37%;其他土地162.82公顷,占总面积的0.85%。

(二)土壤环境质量概况

1.农用地土壤质量概况

安庆市全区范围内共布设了187个一般农区国控点以及128个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国控例行监测点位。近年来,安庆市农业农村局每年采集、检测部分农用地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监测点位样品,通过分析农用地土壤样品检测数据发现,安庆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仅个别土壤监测点位监测数据超标。

大观区利用中央土壤资金开展了部分农用地土壤现状调查监测,共布设了13个土壤监测点位,采样深度0.2~2.0m不等,监测结果显示,存在3个点位超标,主要超标物质为重金属镉。

2.建设用地土壤质量概况

根据相关资料,大观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尚可,但局部区域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工业污染场地问题日益显现。根据《安徽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主要存在于重污染企业及周边、采矿区及周边、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工业(园)区及周边等。针对大观区在产和关停、遗留污染的部分企业场地,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共布设42个土壤监测点位,采样深度在0.2-3.0m不等,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共11个土壤样品超标,主要超标物质为锌、铅、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石油烃。

3.其他用地土壤质量概况

除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外,大观区还有河流、湖泊、滩涂、沼泽和裸地共5354.54公顷,大部分分布在大观区西部区域,少部分滩涂、沼泽和裸地周边有企业分布,河流和湖泊的部分区段有企业分布,周边有企业分布的土地和水域有受污染的风险。

二、土壤环境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安庆市大观区土壤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污染底数不清

安庆市大观区至今还未进行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状态详查,虽然市农业农村局曾进行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普查,但调查的精度尚难满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普查监测数据也未公开,而建设用地和林地等未曾进行污染情况排查,因此安庆市大观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基本无相应的监测数据进行定量说明,污染底数不清,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土壤安全利用目前还欠缺科学依据。

(二)治理修复经验不足

在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一些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还处于摸索过程中,成熟的治理修复技术少之又少。安庆市大观区截至目前还未开展过土壤治理和修复,可以说在土壤治理和修复上仍处于空白状态,无切实经验可参考,增加了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难度。

(三)土壤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在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常规环境监测领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测体系,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但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亟待加强,尚不能及时掌控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安庆市大观区同样在土壤环境监测上基本还是空白状态,环境监测站无土壤环境监测相关的设备及专业人员,未曾开展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四)土壤管理体系较乱

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涉及环保、发改、科技、经信、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和规划等部门,但目前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仍未建立,职责不明且工作效率低下,如:规划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尚未将地块土壤环境质量作为规划用途的重要考量因素;建设部门发放选址意见书、自然资源部门用地预审环节,尚未充分考虑用地的土壤环境状况。此外,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很多公众不知道如何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对本区的土壤污染现状不清,对土壤环境违法行为不明,对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难以发挥有效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