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影响因素与优化措施
目前,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趋严峻,对土地生产力的提升提出了要求。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质量呈现出降低趋势,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同时,部分地区大量使用化肥,严重破坏土壤环境,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一、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1、土壤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土壤质量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的各种养分,都需要由土壤供给,如氮、磷、钾等[1]。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汲取到所需求的微量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品质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农作物生长还会受到土壤酸碱度的影响。若土壤酸碱度较高,容易出现烧苗的问题,农作物不仅难以正常生长,还可能出现枯死等严重问题。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要求,只有土壤酸碱度与农作物生长需求匹配,才能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得到提升。
2、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常可以将肥料划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类型。其中,人粪、家畜粪尿等都属于有机肥,包含几乎所有矿质元素。施洒有机肥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各种肥力需求,同时改善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有机肥具有长期、稳定的肥效,生态效益较高。但此种肥料养分含量不高,无法满足农作物旺盛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经常使用的化肥是无机肥,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农作物吸收速度较快,但养分单一、肥效较短,长期施洒会影响土壤结构与质量,不利于后期农作物的正常种植。过度使用化肥容易发生硝酸盐污染与有害物质污染。一方面,过量施洒无机氮肥会导致硝态氮大量积累,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得不到保证。且硝酸盐会逐步向地表水域中渗透,严重污染水环境。另一方面,部分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元素,如铅、镉等,长期施洒会在土壤中积累较多重金属元素,降低土壤质量[2]。
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混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将两种肥料的优势发挥出来,以便充分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二、农产品质量降低的原因
1、过度使用农药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需要使用农药来预防、治疗。但部分种植人员并不具备正确的观念,过度、长期使用农药,或者没有合理搭配使用农药,不仅无法有效治理病虫害,而且土壤的营养成分、酸碱度等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2、过度施用肥料
肥料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但施洒肥料的多少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保证肥料施洒的合理与适量。部分农作物种植人员没有科学的施肥意识,盲目、过量施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农产品安全也得不到保证。种植人员需将土壤状况、农作物生长阶段与需求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对各种肥料科学施洒,对肥料施用量、施洒时间等严格控制,规避施肥带来的不利影响。
3、农作物种植方式较为单一
种植作物类型选择过程中,部分人员没有考虑农作物间隔套种,搭配不够合理,这样农作物的阳光照射、肥料吸收等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农作物生长不佳。要对农作物种植方式合理选择,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种农作物,要合理轮作,更加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达到提升农作物产品质量的目的。
三、优化农产品质量的措施
1、合理使用农药
为规避病虫害的威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农药,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与管理农药的使用量。在药物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农药药性、农作物实际情况等因素,尽量使用无残留或者少残留的农药。充分贯彻少用、不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使用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此外,要通过多种耕种措施的综合实施促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这样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会显著降低。
2、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促使农作物生长的各种养分需求得到满足,为保证施肥成效,需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类型、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以及当地土壤情况。要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要将农家肥、有机肥等作为施肥的首选,尽量降低化肥肥料的施洒量。要对有机肥的来源渠道进行充分拓展,例如建设沼气池与堆沤处理池等,也可以通过发酵农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肥[3]。施肥时要切实贯彻有机肥为主的原则,这样既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又提高了土壤质量,还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性。在施肥之前,要先进行土壤检测工作,了解土壤酸碱度与各种元素的含量等,然后根据作物的需肥量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肥料资源,农产品质量也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