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

文章摘要:【目的】为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等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两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七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较其他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能力强,为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深松及深松浅翻作为试验地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S513;S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