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畲与《瀛环志略》
来源:土壤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5
徐继畲(1795-1873),号松龛,山西五台人。道光进士,历官福建巡抚,左迁太仆寺卿。著有《两汉志》,《沿边十郡考略》,《两汉幽、并、梁三州今地考略》,《瀛环志略》,《松龛诗文集》。其中他因著《瀛环志略》一书而被赞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内,还镌刻有摘自《瀛环志略》的一段碑文。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徐继畬触动极大。自视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在被称为夷人的英国面前居然不堪一击,一败涂地。怅恨之余,徐继畬认识到,对西方世界的无知,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要想打败敌人,必须要认识西方国家,重新认识世界。 当时已任福建巡抚的徐继畬,向传教士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收集资料。从道光二十三年(1843)始,向在厦门传教的美国传教士雅裨理借摹世界地图册,同时遍阅西人著述,钩摹地图,易数十稿最终于1848年成书。以战国思想家邹衍所论中国之外有大九州,有大瀛海环之,故名《瀛环志略》。书中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被视为《海国图志》的姊妹篇,是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之著述,也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瀛环志略》共10卷,总分图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用词雅正,互为印证,于各洲诸邦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 而最重要的是他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将中国定位于世界一隅,显示出观念上的巨大进步。而且,徐继畬在书中还称颂了西方的制度与人物,尤其对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民主制度,更是不吝惜笔墨大加赞赏。“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进步思想。也可以说,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思想家,《瀛寰志略》的刊行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引进中国的标志。该书的收藏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参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见徐继畬研究网 有关论述) 我收藏的一套《瀛寰志略》全称为《瀛寰志略全部》,包括了佚名《瀛环志略续集》五卷四册,加上《瀛寰志略》十卷四册共线装八册一函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上海老扫叶山房重校订本,铅印。全书卷一首列东西半球图,其后是世界地理总述,其后分别为皇清一统舆地图(中国全图)、亚细亚洲全图、东洋二国图和南洋滨海各国图,每图之后都有各国的详细介绍与论述;其余各卷皆按此体例编制,卷四至卷七对欧洲各国、卷九对美国介绍尤为详尽, 欧洲各国基本达到一国一图,甚至绘出了省一级行政区划,在文字说明中也逐省逐州进行描述,可见作者对此部分之重视程度之不一般。从编制体例上看与现代的世界地图集基本已无二致,也称得上是我国早期真正具有专门意义上的世界地图集了。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地理学史(清代)》中对此书有专门的介绍,称其是一部详略分明、很有特色的著作,“①以图为纲。作者认为‘地理非图不明’,故全书各卷皆附有地图,而地图悉‘从泰西人原来钩摹’,如介绍‘地球’时,附有当时西方人绘制的东西半球图;介绍澳洲时,附有澳洲位置图等等。②内容专详域外。如中国‘仅绘一图于卷首’,其余不赘一词;西域诸部亦‘约略言之’,不涉考据。③记述重点,一为南洋诸岛国,因当时被殖民主义者占领,已成为欧洲列强‘埔头’,徐继畲认为:‘此古今一大变局,故于此言之较详’;二是欧洲、非洲、美洲诸国,‘从前不见史籍’,故‘溯其立国之始,以至今日’,所用笔墨也较多。” 《瀛环志略》于1848年初刻于福建抚署。同治四年(1865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董恂奏准,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分装6册。自19世纪70年代起,该书就不断被翻刻,版本之多,至今仍未能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仅光绪二十四年(1898)就有新化三味书屋校刊本、上海老扫叶山房铅印本、上海书局代印本(即槐里堂本)好几种。其中就有我所藏的这个本子。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瀛环志略》的社会需求程度。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从事着续补、增益工作,以使这部著作更为完美,更长久地传世。著名者有何秋涛《瀛环志略辨正》、薛福成《续瀛环志略初编》、佚名《瀛环志略续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