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15抔泥土把革命精神带回攀枝花学院 00后学生用脚

  第一次站到泸定桥桥头时,刘伟杰没敢走过去。这个来自攀枝花学院材料成型专业的大二学生回忆,摇摇晃晃的泸定桥让他一下子对“大渡桥横铁索寒”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当年红军战士不仅要长途跋涉急行军,还要在没有木板的桥上冒着枪林弹雨突击,很佩服他们。”2021年寒假期间,刘伟杰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主题为“自律攀大人 感悟建党路”的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攀枝花学院将建党以来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党的“精神谱系”相结合,选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会址、港珠澳大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15个代表性地点,组织学生分别前往瞻仰、记录。参加的10名同学有9名是00后。

  攀枝花学院团委书记王鹃说,学校希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追寻红色足迹,见证建党百年的历史成就。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要拍摄视频和照片,用于制作思政课素材,还要在每个地点采集一抔土。土木工程专业的温淞琳说:“出发之前,大家不理解为什么要专门取一抔土,现在看到一瓶瓶颜色不同的土摆放在一起时,我好像对党的发展历程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那不仅仅是一把泥土,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学生寻着先辈的足迹,并将它们带回校园,这份历史和记忆也将留在校园。”王鹃说。

  在延安,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杨靖涛在位于杨家岭的中共中央驻地旧址门口采集了一抔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现在我也和他们走过同一片土地了。”杨靖涛说。

  一次“沉浸式”的社会实践,让这些00后大学生对党史有了更加鲜活的认识。采集泥土时,刘伟杰一直在想:“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经过100年的风风雨雨走到今天的?我们00后又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刘伟杰的外公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小时候刘伟杰常听外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在泸定桥拍下的视频中,刘伟杰说:“看着13根玄黑冰冷的铁索,枪林弹雨仿佛就在眼前,湍急的水流声仿佛22名勇士在咆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好像传承到了我的肩上。”

  温淞琳出生在千禧年,是一个活跃在公益活动中的00后。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申请加入家乡的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参与到社区执勤和宣传防疫知识等工作中。“这次前往武汉参加社会实践,站在火神山医院门口,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温淞琳说,大学4年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次党史学习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入党信念,“要到有需要的地方,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觉传达专业学生黄闽燕被革命先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在井冈山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字时,我想,自己能为国家作点什么贡献?”在她看来,带走一抔土,就像带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把革命先辈的理想和追求带到了学校。她希望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同学。

  黄闽燕说,这次井冈山之行,让她对加入中国共产党多了一份期盼。一回到学校,她就向党组织了解入党要求,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躺在遵义会址附近一家旅馆里,罗贤想:“正是因为一群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年,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罗贤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他的家乡在2020年刚刚脱贫摘帽。“以前只想着去外面发展,在遵义参加完社会实践后,我在想,要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往外走了,那家乡怎么办?”现在,他憧憬着毕业后能回到黔西南,利用自己所学的环境工程专业,为家乡的石漠化治理作贡献。

  此前,攀枝花学院相关部门注意到,现行的思政课流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在一项面向全校5000多名同学的问卷调查中,学生们选出的更感兴趣的思政教育形式包括举办主题文艺活动、趣味性游戏和主题教育基地观摩。

  王娟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对思政教育进行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这种体验式学习能让学生在强化党史学习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王娟表示,攀枝花学院将通过展览的形式,把15抔泥土分别摆放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并采取老师讲党史与学生谈感悟相结合的方式,为全校同学开启一堂别样的思政课。

  实习生 马晓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08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