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寻觅两城黑陶(三):生生不息,一抔泥土的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泊翰 程裕涵 辛润泽 日照报道
春光明媚,暖风和煦。花树相间,枝叶葳蕤。走进这方洁净的小院,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心底蔓延,这里便是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黑陶厂。
两城遗址下沉寂千年的泥沙,从匠人的指尖旋转成形,化作一件件有着黑色光泽的精致陶器,凝结成古老文明的象征。

黑陶的世界里,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在黑陶的制作中,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丝毫马虎不得。黑陶以纯净细腻的原始泥土为原料,制坯之前要经过两至三天的浸泡,然后过滤、沉淀、养泥。所谓养泥,就是用塑料布把泥土包起来,像“醒面”一样,搁置一段时间,以期泥土达到软硬适中的状态。“醒”好之后,再把泥土透彻地揉、搓……种种工序之后,才可以开始拉坯。

一双劳动之手,把土变成了陶。揉泥是陶器成型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制作黑陶作品之前,必须经过揉泥这道工序。揉泥的意义,就像做面点之前必须要揉面一样。揉泥可以排除可塑泥中的杂质和气孔,增强黏土密度,这样黏土更具柔韧性和可塑性。”日照山海天两城黑陶非遗传承人刘加东娓娓道来。只见他将陶泥按量取出,置于操作台上,反复进行揉压。揉压时,里外轮番翻动,娴熟的技艺让人赞叹不已。

拉坯是泥土走向精美艺术品的开始,泥土在双手的抚摸下,温柔乖巧,顺从地随着双手一边旋转,一边慢慢升高、延展、合拢、弯曲,最后形成灵性的器物,是制陶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段。
每一次的制陶过程,都是手与泥的对话。刘加东用割丝取出一块揉好的泥块放到坯盘上,随着坯盘的飞速旋转,陶泥在他的手中变得温顺乖巧。不一会儿,一件大肚小口的陶坯就呈现在众人眼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熟练地做成一件陶器,不知要经过多少磨砺,没有一分执着与热爱,如何能坚持下来?

生生不息,眼前的一抔泥土就这样经过匠人的一双妙手蜕变为精致的艺术品。“拉坯的过程是极富感染力的,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沉着、冷静的心态,一气呵成。无论面对多么‘顽劣'的泥土,都要稳住双手,找到恒定的中心。拉坯之后需要进行修坯,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刘加东向记者讲述制坯的技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恰如一抔泥土的蜕变之旅,人生也在不断地经历着那些外在力量的打磨,修正,塑造,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心中向往的美好。世事瞬息万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梦想的持续努力。热爱一如既往,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