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啊摇篮》质朴到泥土里,这是海清勇敢的转身

说这话,有点暴露年龄了,但是没关系。其实,《啊摇篮》部剧,大约在我小时候,看过它的电影版,导演是谢晋,主演是老艺术家祝希娟。不过,现在回忆起来,那个电影的全貌已经记不清楚了。而看了现在的电视版的《啊摇篮》倒还开掘得挺透彻、挺明朗的,不论是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是当时孩子们的原型,都在屏幕上展出了。从而在可信度上,没有什么可以被人挑剔的了。

其实,在一开始见到这个剧名时,我并没怎么往心里去,我寻思一个幼儿园的题材有什么可看的?谁知道看了一会儿,眼睛就拨不出来了。毕竟,小编也是一个有儿有女的父亲,所以,看了其中的很多场面都觉得眼湿,很多情节又都感同身受。而剧中,最吸引观众的,小编以为,还是主演海清。这次我要用“简直了,演技好得不要不要的了”这句话来形容她了。就像我在标题上所说,只要是鲜花,即便在舒适区以外,照样绽放芬芳。

至今我还记得,在两年前海清还在某影视颁奖典礼上,代表着像她一样的中生代女演员们,向在场的很多制片人和导演乞求角色、活路和饭碗呢。其实,那个时候海清还在着眼于自己演技的舒适区呢,比如,精英阶层的妻子、都市的女强人或年轻的母亲之类的,再不就是《双面胶》嚼牙、尖刻的媳妇;再不就是《小别离》中励志的妈妈等等,这些都是她的舒适区,她演绎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而《啊摇篮》里的丑子冈,对于她来说则绝对是一个跨度特别大的尝试。对于一个偶像包袱和偶像洁癖都比较重的演员来说,这绝对是她最勇敢而彻底地转身和蜕变。当海清的扮相出来之后,她比那六孔窑洞还要质朴,质朴到泥土里了。黄土地一样的面部肤色,两颊还挂着两坨暗红。不论是粉丝还是观众,大家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海清。造型,是演技最好的神助攻,这身质朴的装束和角色性格,已经渗入到海清的灵魂里了。

质朴、实在、爽快、泼辣、大气、坚韧这几个关键词,是小编对于丑子冈的性格侧写。在一开始,她不论对谁都不藏拙,也不怕把自己强烈的动机和目的说出来。比如,她就是想识字、想进步、想上抗大,等毕业后就去带兵打鬼子。院长傅连瞕当时把调令都签好字了,但就是不给她,并且拿调令要挟她先把托儿所建起来。多实在的人啊,当时她就不干了,哈哈。但是院长说:“还有你丑子冈办不成的事?”于是,她就走马上任了。

当时就从那没人居住的六孔窑开始,其中的艰难就不说了,电视剧里都记载着呢。只说几个有趣的小情节。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丑子冈为了把托儿所的事儿办成,也耍了一些无赖小手段。这就说明,她可不是一味地实在、爽快、大气,她也有着耍无赖、精算计的时候。比如,她雇佣龙槐生等几个村民给她清理六孔窖院子里的杂草时,不但不给工钱,就连一点红薯之类的嚼格儿都没有。把几个村民给气坏了,发誓再也不跟丑子冈办事了。

还有,丑子冈拎着一只不下蛋的母鸡跑到八路军食堂,去跟食堂管理员做交换粮食的时候,不但骗走了人家那么多的粮食,而且还把用来交换的老母鸡也偷偷拎回去了。你说,哪有她这么耍无赖的啊?也难怪,那个时候大家手头儿上都没有钱,并且连物品都极度匮乏,当时的延安太苦了。环境塑造人性的多侧面,至此,海清便把角色丑子冈的多面性给很鲜活地演绎出来了——性格层次丰富而复杂。

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苏菲在那里念剧本的时候,丑子冈去找丈夫张静平给自己写一个招工广告。然后念完剧本的苏菲被张静平的毛笔字所吸引,说写得真好。同时剧团里的其他人也都围过来了。此时,旁边的丑子冈那种自卑、羞怯、质朴、土气的表情,简直太有冲击力了。丈夫跟苏菲谈论剧本时的那些话,在丑子冈听来就像天书一样高大上,所以她的脸上才写着那么浓重的自惭形秽。至此,海清的丑子冈的确是她走出舒适区后的首次翻身仗,打得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