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还原以色列信念盛放的土壤

惯性思维和单向度思维都是危险的,尤其是对于以色列这样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国家。在这个狭小的国度穿行,却在印象和观念上受到不断的冲击与震撼。“动荡不安’’是国际媒体上它的固有标签,然而它的真实生活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安定和闲适。这里的人们探寻和平的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o“自然资源匮乏’’是它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它却同时密集了众多壮丽的地貌与风景。犹太与阿拉还原以色列:信念盛放的土壤文李攀、孙海燕摄影刘林、李攀MantaRay餐JTgl、的一段沙滩,被布置巧妙的灯光映照得如同金色的舞台,墨蓝的地中海和暗绯色的天空组合成背景板,层层海浪安静地涌上来,被镀上微弱的金边。搬来椅子围坐谈天的一家人,身材健硕的跑步者,宽大的竖条纹长袍迎风鼓荡的阿拉伯老人,追逐皮球的小孩……众多的“演员”浑然不觉地出没于这个舞台,金色追光下流动着某种庄重的仪式感。傍晚的特拉维夫再次以一种几近奇幻的方式呈现它普通而真实的生活。“除了是‘火药桶’和‘应许之地’,以色列有更多令人难忘之处。”《LonelyPlanet))的评语可谓精准。永难忘怀的是两年前第一次到以色列吃的第一顿午餐,也是在MantaRay的露台:桌上是混合了中东、北非和意大利风味00V=u+ASIANBUSlNESSLEADERS062的地中海菜肴,外面沙滩上,三位身着比基尼的犹太女郎在阳伞下惬意地舒展肢体,离她们不远处,则是一群浑身裹着黑衣,浸泡在海水里享受凉意的阿拉伯妇女。单向度地,或者以简单89-元对立思维看待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危险的,哪怕它只是所谓的“弹丸之地”。去以色列之前和回来之后,都不断有人表示疑问:“那里有啥好去的?整天打仗。”长久以来,;中突与动荡的确是中国大众,甚至不少精英人士对那块土地的唯一印象;近些年,“高科技产业强国”的以色列形象又逐渐为部分人群认知尽管也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在这两种彼此孤立,甚而自相矛盾的形象之91、我们往往忽略和缺失了更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注点,那就是“生活”。斑斓之地国土面积狭小,干旱缺水,自然资源匮乏;单一的犹太国家,古老的宗教圣地……这些都是以色列的“事实”,但远非全部事实。在这片土地上,地理景观的奇特与丰富,与斑斓多彩的人文景观~样令人’Ig叹,而且,这两种景观相互交织,彼此塑造。1小时之内,从海拔800米的耶路撒冷山岗,下降到负400米的死海,历经葱郁的松林、银绿色橄榄树掩映的农庄、半干旱的稀树草原和石砺茫茫、黄沙盘旋的戈壁,此种奇绝旅程,恰是典型的“以色列体验”。在长不过470公里,最宽处仅135公里的范围内,密集了平原、山脉、丘陵、沙漠、火山、热带草原、裂谷(约旦河谷)、咸水湖(死海)和淡水湖(基内雷特湖)等众多地员都是采自世界各地的教徒志愿者。(右图及右页图)特拉维夫安闲舒适B々BeachLile。犹太居民和阿拉伯居民以自己的方式,共享一个地中海。貌形态。苹果园、葡萄园与大片的椰枣树林这些本属不同气候带的田园风光,在此往往只相隔数英里。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是中东或西亚国家但常常忽略了它也是一个地中海国家。事实上,它拥有绵长的海岸线、碧蓝的海水和像西班牙、意大利一样多姿多彩1jgBeachLife。在特拉维夫,活跃的商业和艺术氛围,风格突-j0V200?ASIA,NBUSlNESSLEADERS084出、颇有点“高迪味”的建筑,海面的点点白帆,海滩上热情奔放的人群,常常让人产生错觉,以为置身于巴塞罗那。海法高低起伏的山峦和随山势铺展的白色城市,以及街头墙角如火燃烧的三角梅,又令人不断回想那不勒斯。内陆地区也有自己的BeachLife。在死海度假地的公共海滩,尽管夜间的空气有些闷热,水的味道不大好闻(天然化学物质的气味),但丝毫不影响人们露天烧烤和啜饮冰啤酒的兴致。在北部的太巴列,基内雷特湖畔,周末露营的帐篷一个挨一个,蜿蜒成壮观的“长蛇阵”。在以色列旅行,高速公路沿途的关卡、铁丝网和挎着长枪的大兵并不少见,出入写字楼或大的商场也须安检,这些H,IIj,1-提醒我们,这仍是一个“不安定”的国家。但无论城市乡村,那种总体上安宁、舒适的生活氛围,或者说人们对安宁生活的珍视与热爱,更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说这种印象也只是“片面”,那么这种“片面”只有实地感知才能获得,却是多年来媒体和书本所缺失的。耶路撒冷旧城里,通往西墙或圣墓教堂的小巷都须穿过穆斯林区,沿途密布阿拉伯人的店铺,兜售各种良莠不齐的宗教物品和工艺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首先在这些货摊上杂糅相处,难分你我。在作为耶稣受难和复活圣地的圣墓教堂里同一个穹顶下.一种极其复杂的和谐共存几乎令人不知所措:希腊正教、亚美尼亚正教罗马天主教、埃塞俄比亚正教和叙利亚正教各有各的朝拜圣殿和礼仪,在外部世界可能水火不容的各个教派在此相安无事。这边厢刚触摸完埃及科普特教派的圣石,那边厢圣芳济会信众的圣歌已升腾而起。,以色列并不仅仅是三大宗教交织之地海法最著名的景观便是2001年落成的巴哈伊教(BAHAI)圣殿和“空中花园”。花园以严格的对称布局,从225米高的卡梅尔山顶到山脚,层层向下铺展19级,长达1公里,上对青空,面朝碧海。花园中以滴灌技术栽培100种适合地中海气候的植物,四时花开不败。这座宏伟、圣洁和精妙兼具的花园是建筑学、园艺学和信仰共同造就的奇迹。巴哈伊教的别名正是“大同教”,1863年起源于伊朗,原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它的教义并不崇拜《古兰经》,认为全人类同是一族,亚伯拉罕、基督、佛陀、穆罕默德以及自己的先知“巴孛”都是同一个上帝的不同使者,倡导“普遍的和平”和“世界大同”。这一新兴宗教曾遭到当时伊朗政权的镇压,也曾被英国扶持利用,上世纪初终于在海法找到落脚点,巴李的灵柩也被运来安葬。今天巴哈伊教在全球190个国家拥有400万信徒,海法的“空中花园”正是募集了2.5亿美元教徒捐款倾力建成。有部分伊斯兰国家至今仍认为巴哈伊教是“邪教”,以色列庇护它是为了继续分化穆斯林世界。但在海法的这座花园中,却感受不到丝毫“邪气”,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志愿者,人种复杂,每个人都笑容可掬,眼神平和。在以色列的700万国民中,1/5是阿拉伯人,其中70%是穆斯林,20%为分属于35个教派的基督徒,还有源于中世纪埃及的德鲁士人。在这片奇特的土地上,宽容与理解远非简单的两个民族、两种宗教之间的命题。多元的现代社会索尔贝娄在1976年出版了随笔集《耶路撒冷去来》,其时他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这位代表“美国精神”的犹太裔作家对祖先故土的探访充满深厚而复杂的情感。他惊叹于“六日战争”(1967年的那次战争中,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取了整个耶路撒冷)后不Z至ljl0年,耶路撒冷古城所经历的现代化变革。在“六日战争”后的第40个年头,我们站在橄榄山顶俯瞰圣城。被城墙环绕的旧城比所有的想象还要庄严,岩顶清真寺的金色穹顶和圣墓教堂的蓝色穹顶在层层叠叠淡黄色的石头建筑中分外突出。在旧城背后,西面的山岗上挺立着一大片同样由淡黄色的“耶路撒冷石”垒就的现代建筑,那是政府、大学、宾馆和住宅,是繁荣的耶路撒冷新市区。犹太人以比钻石还坚硬的决心和毅力,放弃特拉维夫的温柔乡,愣是在这片缺水的山岗上建起自己的首都。“中华民族历来没有流亡的需要,你们也有艰辛的过去,有内战,有革命,有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始终是个民族整体。中国人不会没有家,不管未来如何,中国仍然是中国。但对我们犹太人来说,我们的未来总是与‘失去家园’这一危险相伴。”出生于耶路撒冷的作家阿莫斯奥兹(AmosOz)执着于剖析犹太民族心灵深处因为2000年流散而根深蒂固的不安定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安定感,促使以色列人加倍努力地守护和营建得之不易的这片家园。“我的祖父来自巴基斯坦,祖母来自伊拉克,外祖父来自保加利亚,外祖母也来自东欧的某个地方,总之,这么多血统混来混去,就成了我这个样子。”年轻英俊的司机EIi{肖皮地向我们描述自己的出身。构成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主体的犹太人本身,尽管信仰同一宗教,但来源却千差万别。从摩洛哥到匈牙利,从印度到库尔德,从埃塞俄比亚到阿根廷,以色列接纳了世界各地前来寻找家园的犹太后裔,也融合了他们带来的多个大洲和国度的文化,这种复杂性和包容性也是创新得以产生和激荡的源泉。犹太人有组织地回归故土始于19世纪末兴起于欧洲的犹太复国运动,二战前因为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形成第一次移民高潮,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已有64万犹太人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建国后的30年是战ASIANBUSINESSLEADERS2CC,7㈨一Ⅳ065争、屯垦、自力更生和寻找民族身份的30年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议和,以及随后与约旦签订和平条约,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开展谈判,使得以色列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得以更加专注地发展经济。今天的以色列社会,是提供多元选择的自由空间。我们遇见的不少官员、企业家和其他各行业的普通人,都不是犹太教徒,不再顾虑一些传统习惯和禁忌,勇于尝试一切新鲜事物。“这块古老的土地拥有这样一种开放性,人们喜欢辩论,不管相互之间如何陌生耶路撒冷的公交车、火车、咖啡馆、酒吧里到处都有人在辩论,辩论政治、历史、宗教和道德。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现代与传统间的对话,在应对两者的时候需要权衡取舍。”1939年出生的奥兹见证了这个年轻国家的成长与成熟。但与中国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隔膜不同传统仍然是以色列年轻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从新西兰移民到特拉维夫的Alissa,不信教没参过军,在钻石行业工作,是派对和夜生活的狂热爱好者,是个标准的CityGi rl。但当她有了无法排遣的伤心事,第一个念头仍然是直奔耶路撒冷的哭墙,在那儿痛哭一场“很奇怪,这样就能很快重新获得平静。”“700万个总理"“当我决定将政府这样一个特殊企业的财务报告向公众公开的时候,我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的女儿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居然还动用了保镖护卫,这对于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有这样,才会形成真正的廉洁高效。当然我们还有许多东西可以继续改善。”年仅37岁的以色列总审计长YaronZelekha博士以他的智慧和胆魄赢得了以色列各界的尊重。像所有的改革家一样,Zelekha遇到过各种阻力,但以色列政府“;l奇改革进行到底、成为一个高效政府”的决心推动着类似的改革发生在每个部门。在2006年世界经济论(上图)以色列财政部总审计长Yd ro r’/Zelekl硇博士向记者指点以色列国会大厦的照片,国会大厦的造型模拟古代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造的圣殿。(下图)S]efay n-基布兹的林荫大道。这个已有80年历史的集体农庄如今也是旅游胜地。(左页上图)以色列北部山城拿撒勒街景,这样的多元文化景象在以色列随处可见。拿撒勒是传说中耶稣度过童年的地方,这里的天使报喜教堂是基督教世界里最重要的圣地之一。现在拿撤勒也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社区所在地,不少阿拉伯人也是基督徒。(左页下图)犹太民族永远的精神寄托——耶路撒冷旧城内的西墙,又称“哭墙”,是3000年前所罗门王圣殿的【|t}一残迹。现在的犹太年轻人即使不信教,也会不时到这里祈祷,寻求心灵的平静。远去的基布兹文李攀与其说基布兹是共产主义的局部实践,不如说它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犹太集体主义。随着以色列日益成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作为社会基石之一的基布兹也不可避免地动摇。还没进门,浓烈的饭莱香便扑了过来。正是午餐时间,Shefayim基布兹的“大食堂”里热闹得紧,刀叉声乱响,满地都是小孩子跑来跑去。我们不由精神一振,正自憧憬“大锅饭”的滋味,向导却说:“跟我来,那边有更‘奢侈’的午餐。”我们的自助午餐在基布兹开设的酒店里进行,安静有序,旁边桌上的3位一看便知是一个前来度假的家庭。虽然食物味道不错,但总是惦记着刚才那大屋子里的气氛,像是某种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今年是Shefayim成,G_80盾J年,也就是说在以色列建国前21年它便已存在,难怪社区中心那两行榕树会那样高大浓密。“共产主义”的大食堂与资本主义的酒店并行不悖,正是如今以色列基布兹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来到以色列,最感兴趣的事物之一便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农庄”。基布兹(kibbutz)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团体”.是以色列特有的社会组织。每个基布兹一般由600~700人组成,是一个高度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除了土地国有外,所有的生产资料和不动产都属于集体。社员来去自由,个人仅拥有分配的生活资料,在离开时只能带走个人物品及一笔以社龄计算的津贴。基布兹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所有成年成员都得工作,教育、医疗、交通工具、住房、家具、IB用消费品等则由集体免费提供。每个基布兹都有一座类似中国当年‘久民公社”那样的“大食堂”.免费供给社员一日三餐。基布兹与希伯来语、犹太教一起,被称为以色列建国的三大要素。1909年,一批在东欧遭受迫害的犹太人回到祖先故土,在基内雷特湖边开拓了第一个公社性质的定居点.这便是基布兹的雏形。对于其时兴起的犹太复国运动来说,基布兹提供了一种最具可操作性的模式。到1948年建国时,以色列已经有了100多个基布兹。以色列建国后,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基布兹运动”,其热烈程度比之中国的“大跃进”毫不逊色。依靠社员们的干劲,沙漠变成了绿洲,简易棚屋也逐渐变成了“花园洋房”。作家阿莫斯奥兹就是在15岁时从封闭沉闷的家庭出走,到基布兹里生活,在那里培养了开朗活泼的性格,他至今称基布兹为“我的大学”。基布兹运动的高峰时期,其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曾经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基布兹的另一大作用是“稳定边界”,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每个基布兹都成了防御性的堡垒。上世纪70年代时,一些富裕的基布兹里就拥有了游泳池、网球场、彩电和私人电话,这些对当时的普通以色列人来说是相当奢侈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不少基布兹因从银行申请贷款过多而濒临破产。当初那种“不共同劳动就无法生存”的危机意识逐渐淡薄,基布兹中也开始出现“懒汉”。“现在年轻人没人愿意呆在基布兹,都爱住在城里,那里太闷了。”司机E¨直言不讳。青壮年居民逐年减少,不少基布兹成了“养老院”和“托儿所”。近年来,基布兹纷纷开始调整和重组。首先是私有化改革.允许成员拥有个人账户,并把住房折价卖给个人。分配方式也发生变化,一些基布兹采取“计时工作制”,并根据工作性质付给不同报酬。基布兹的象征“大食堂”在很多地方已不复存在.剩下的转化为社区餐饮中心。第二是经济结构转型,几乎每个基布兹都开设了工厂一些基布兹还拿出多年来积攒的资金,用于海外投资。有意思的是,在以色列年轻人越来越远离基布兹的时候,世界各地却有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做志愿者,体验集体生活。基布兹的传奇历史和田园牧歌似的生活氛围,给那些厌倦了都市喧嚣、想寻找暂时的乌托邦的人.提供了新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收入目前已占到基布兹总收入的5%以上。仍有不少人眷恋着基布兹。BarakWitte rt5岁时从南非来到Afikim基布兹,在那呆747年,目前经营着一家奶牛场。他说.4,JL子刚退役,等他将来在大学读完管理学课程后,会回来帮助自己打理农场生意。●AS{A,N蓦US!N羁SLEAU':JNOV蝴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以色列名列15位;在“司法公正”这一项,以色列仅排在德国、荷兰之后,名列第三。“20年前,我们这个小镇的市长决定开放并提升这个地方,向房地产商提供土地进行建设。今天,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以色列最成功的小镇之一。每5年我们都会选举一次市长,26年以后,我们的市长依旧没变,他成了我们国内有名的市长。”马弈良(1lanMaor)在上海生活了4年之后,回到内塔尼亚的家,安享“非常适合孩子成长”的小镇生活。“我们的工资税交给中央政府,但我们也向这里的市政厅缴税。虽然这里的税收比较高,但人们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这里刚刚开放了一个美丽的图书馆。”NOV2007ASIANBUSINESSLEADERS∞8作为民主福利国家,以色列的地方政府是最重要的公共因素之一。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它的举措深刻影响着公众生活。各个地方的政府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同时又相互合作。“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四五个小的市政厅联合起来,共同做事情。”马弈良说、,“我们为自己的城市做了一个20年的长期规划,尽管我们并不擅长做这些。许多城市可能最多想到5年之后的事情,但我觉得如果没有目标和远见的话,现在的执行就如同盲人在走路,有了清晰的方向,才能团结起当前所有的力量,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负责海法市政厅运营的总经理Gants正雄心勃勃地为海法的未来描绘蓝图,并希望在与特拉维夫、耶路撒冷这些被政府“特J_力ca0关照”的城市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我很羡慕我的瑞典女性朋友们所享有的地位和待遇。”以色列外交部经济三司的副司长Dana,既是一个忙碌的外交官,又是一个3岁女孩的妈妈。她一直努力平衡着这两种角色,除了聘请保姆,有时候她不得不请自己的母亲来做帮手。她非常赞赏瑞典政府帮助女性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让女性真正平等地在社会各个领域施展才华。在以色列,女性平等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思想开放的驱动越来越被社会关注,而这一问题直接触动到宗教的传统力量。“由于宗教拥有超过其人1:3比例的政治力量,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与女性有关的法律是十分困难的,基本上一切与女性有关的问题都要(左图)耶路撒:令旧城中心的庙山(MOUnt ofTemP e)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一群阿拉伯儿童刚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完著名的岩顶清真寺。R(上图)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家博物馆(_S『88IMUS@US)内的儿童活动中心,正在举办一场关于“水”的主题科技展览运用了很多互动装置。经过犹太法庭的裁决,比如说结婚或者离婚。”海法市政厅议员.AlmogHedva是以色列有名的女性运动领导者,她在担任军官的时候,就曾四处奔走为女兵争取权益。“有些人说安全问题是以色列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战争和安全就不提高妇女的地位,这也是我们的家。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女性享有更多的自由,比如说我完全可以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但依旧有许多限制,这需要斗争,为我们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生活。”嗓音洪亮的Hedva对未来充满激情。“我们常说以色列有700万人!zl,就有700万个总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道理,管理这个国家不容易,但这也给国家带来很多新想法。”奥兹对于以色列公民社会的评点可谓一语中的。教育与未来在以色列国家博物馆的户外场所,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的儿童乐园针对当期博物馆展出的“水”的主题,特意设置了各种关于“水”的互动装置,供孩子们随意触摸、玩耍。正在跚跚学步的幼儿敲打着各色装着水的瓶子,开心地发现自己居然能奏出好听的音乐;刚刚上小学的小女孩追逐着阳光下的肥皂泡泡;而站在一堆由抽水马桶相叠而成的“瀑布”前的一个男孩,陷入了沉思,也许正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产生求知的欲望,是每个以色列人的共识。以色列全国共有170个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次超过千万。犹太人对教育的热衷众所周知——“世界的基础是信仰、知识和慈善”。在希伯来语中,“教育”有服务、奉献之意,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能为上帝和社会做贡献的人刁_。“希腊人热爱知识,喜欢透彻地理解事物,而犹太人则喜欢探索,敬畏事物背后隐藏的神秘。犹太人关心的问题不是人类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拥有了多深的造诣和洞察力。”专门从事犹太研究的日本学者手岛佑郎评价道。在一定程度上,犹太教其实就是“犹太教育”。即使在流离失所的年代,“犹太教育”也能让全世界的犹太人坚守共同的价值观,并且从中获得智慧。犹太孩子5岁接受正式的教育,学习《摩西五经》、《祈祷文》以及它们的注解,7岁学习《圣经旧约》的其他部分,即《先知书》和《圣著》,同时接触《塔木德经》的基础知识,到13岁成人仪式之前,孩子们要学完所有犹太教法典的基础知识。、以色列教师最常问学生的是,“你们谁还有不同的想法uS?”“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今天提了什么好问题”,则几乎是每个犹太妈妈向放学回家的孩子的提问。训练孩子善于提出“为什么”的思考习惯并以此来发展自己的观点,是犹太教育的一大特色。“所有的观点、决定都可以受到任何人的挑战。”以色列航空主席HaimRomano认为独特的人力资源帮助塑造了鲜明的以色列企业文化。以色列的现代教育体系随着国家的建立而同步建设,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确立了教育的特殊地位。每个以色列公民都要接受12年义务教育(4~16岁)。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的教育投资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不低于8%,始终保持在8%~11%,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移民学生与社会的融入,创造开放的环境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设置针对天才√L童和特别儿童的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不管是在犹太人社会还是阿拉伯社会,了解所有人类的价值观。”从教育部长YuliTami r女士的话语中能够看出以色列教育所关心的细微之处。重视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务实性,是以色列教育的另外一个特色。魏兹曼科学院专门用以推动技术转化的Yada研究和发展公司早在1959年就已成立,这里的科学家们倡导建立了以色列第一个高科技工业园,自此以后,在以色列的高等院校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以创新而著称的高科技公司集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硅谷”。“我们刚刚跟两所大学的校长进行了对话,了解年轻人和大学的需求,再来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政府决定在北部新建大学,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海法学习和工作,争取人才留在这里,这才能让我们的城市获得竞争力。”ShmuelGants深谙教育对于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AS峨NBUSINESSLEADERS二0r17N0v069特拉维夫拉宾广场的中央.以色列民众声援被哈马斯绑架的士兵G iadSot18,tf],t海报牌。>>以色列JL-I[_j靠近黎巴嫩边境的To re r、工业园内一组犹太人裸体群雕传达着丰富的隐喻。NOV2007ASlANBUSlNESSLEADERS m通往和平的途径不管以色"J'Jt,1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和平始终是最迫切的命题。8月28日,我们特意到拉宾广场,也就是特拉维夫的市政厅广场,凭吊那位为和平献出生命的总理。广场其实相当小,很难想象政治游行时这里能挤下10多万人。拉宾的纪念碑只是平放在地上的一块石头,隐身在市政厅大楼停车场后的角落里,那是他遇刺的地方。那天在广场中央却有一幕引人注目的场景:地上竖立着巨幅海报,上面一个眼神羞涩的男孩头像;海报右侧一溜长桌上飘舞着五色气球,长桌边缘垂下希伯来文标语,只认得出上面有“429”这个数字;海报左侧的桌子上则有一个方形蛋糕,顶端有“21”字样的绿色牌子。旁边几位身着统一T恤的志愿者静静地等待路人走过去签名。通过翻译,我们得悉一个曲折的故事:海报上的男孩名lqGiladSchalit,今天是他21岁生日。他是一名普通士兵,429天前在加沙边境巡逻时被哈马斯绑架。加沙方面借此跟以色列政府谈判,希望能以Gilad换取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勒斯坦人,但双方在到底该释放多少名犯人的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在男孩家人的奔走呼号下,以色列民间发起了声援Gilad的运动,广场上的这一幕正是民众对政府静默的敦促。后来在《明镜周刊》上看到的报道更加震撼:Gilad的父亲Noam在位于以色列北部西加利利山村的家中接受采访,说在儿子被绑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自己仿如上了一系列“公共关系速成课”。这位过去只知埋头搞研究的工程师辞掉工作,全力投入营救儿子的活动。政府没有也不会透露给他谈判的进展,他只能想尽办法“与一切可能提供帮助的人交谈”。通过媒体的传播,现在几乎每个以色列人都认识了这位忧伤而坚定的父亲。这位父亲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与巴勒斯坦人的多次接触与沟通,他明白了,也向以色列社会传达了重要的一点:自己儿子的遭绑架也意味着数百个巴勒斯坦家庭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希望自己lt,lJL子或父亲早日回家。”上一个类似案例发生在2004年,以色列政府释放7435名巴勒斯坦囚犯,以换回一名被绑架的商人。而去年的黎以冲突,导火索正是黎巴嫩真主党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战争还是谈判?一个公民的生命价值几何?政府和民众都在思量。“在以色列,我们过着正常的、很好的生活,但有些地方不同寻常,例如,我的包永远是打开的,因为我知道进入咖啡馆或电影院,得让保安查看它。”Dana说。她觉得普通的以色列人在公共场合看到巴勒斯坦人,都会没有安全感,老是担心会有事发生只有以色列军队的存在才能让他们定心。现在,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已经接受这一观念——巴勒斯坦人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国家。但是,海外f万巴勒斯坦难民如何安置,有限的水资源如何分配,能否在西岸和加沙间建立可供巴勒斯坦人进出的通道以及耶路撒冷的归属,这些都是双方存在着巨大分歧的艰难议题。“很悲剧性的一点是,阿拉法特是那时唯一有能力带领巴勒斯坦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一个人,但他没有去做;而阿巴斯想去做,却没法做到。对于和平,我曾经很乐观,但现在不再乐观了。”说到动情处,Dana}玄然欲泣。但仍然有人保持着乐观。在西加利利地区距黎巴嫩边境不到20公里的Tefen,我们有幸遇见了传奇人物StefWertheimer。82岁的他是以色列首富,世界最大工具公司之一的所有者,但在过去的30年中,他一直全